众喜网络

维吾尔族有什么习俗?

  维吾尔族有着以下的风俗习惯:

  一、在礼仪方面

  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二、节庆方面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肉孜节是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肉孜节,也叫开斋节,因在封斋一个月后开斋的那天举行而得名,在封斋期间每日两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吃喝,斋月的开始和结束均以见月为准。

  ?三、饮食方面

  维吾尔族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维吾尔族还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羊肉串与手抓饭,新疆盛产绵羊,由此维吾尔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习俗。

  ?

  1、饮食:维吾尔族的传统饮食以面食为主,喜食羊、牛肉,蔬菜吃得相对较少。

  2、服饰:维吾尔族传统的男子外衣称为“袷袢”,长过膝、宽袖、无领、无扣,穿时腰间系一长带。女子普遍穿连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

  3、建筑:维吾尔族传统的庭院式的住宅大致可分为“外间”、“餐室”、“后室”三种基本平面组合形式。

  选亲

  男方家长从亲戚朋友、邻里或从别处为儿子物色姑娘,选中以后,就通过别人告诉儿子,征求儿子的意见;儿子也可自己物色对象,但须经父母同意。

  接亲

  姑娘一经选定,由家长出面拜托亲戚朋友中的两名中年男子到女方提议结亲,经女方家长同意,才可以订亲。

  送订亲礼

  送订亲礼时由男方的母亲带上事先准备好的聘礼,在三四名妇女的陪同下去女方家。女方备餐热情招待。餐中,把带去的礼物一一拿出,当面交给女方,并商定送大礼的日期。

  送大礼

  作为大礼送的衣物、食品及其他东西要比第一次送的多得多。送大礼时,陪同人数和娶亲人数一般由双方商定。男方的父母在亲友及邻居的陪同下到女方同女方的父母和主要亲属正式见面。送大礼的客人要受到女方的热情款待。之后,双方共同商定结婚日期和婚礼事宜。

  婚礼

  举行婚礼的前一天,男方要把举行婚礼需要的东西送到女方家里。当天,新郎新娘两家同时在各自的家里摆席招待来宾,现招待男宾,后招待女宾。男女不同席;庆贺礼物由女宾带去。新郎、新娘由各自的陪伴陪同,聚集在女方院内一间屋中弹唱跳舞。举行婚礼。仪式上,新郎新娘同时吃一块在盐水里泡过的馕,意思是“同甘共苦,永结良缘”,因为盐和馕是维吾尔人生活中最离不开的两样东西。

  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同汉族的春节一样,节日气氛特别浓郁。节日期间,人们在广场上举行盛大的“麦西莱甫”(歌舞集会),男女老幼纷纷在“达甫”鼓、“萨巴伊”、“卡龙”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维吾尔族的习俗有命名礼、摇床礼、割礼、婚礼、葬礼等。命名礼、摇床礼是给婴儿举行的仪式,给婴儿起名和祝愿他们。割礼一般只限于7岁至12岁的男性儿童,是男孩步入成年的标志。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尔绿洲、和田绿洲以及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为集中。天山东端的吐鲁番盆地,也是维吾尔族较为集中的区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萨尔、奇台一带,有为数不多的维吾尔族定居。此外,在湖南省桃源县和河南省渑池县,也有少量维吾尔族分布。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维吾尔族的人口数为11774538人。

  其住房一般是泥土建筑,用天窗采光。饮食方面,以面粉,玉米,大米为主,喜吃瓜果。青年男女婚姻自由,婚礼隆重热烈。死后为土葬。

  维吾尔族人民的风俗与禁忌

  维吾尔族待人接物很讲礼貌。路遇长者或宾朋,要恭立道旁,右手放在心口并鞠躬,手按胸部中心,向前倾斜30度,口称“萨拉木里孔”(祝您平安)。

  平时说话要让长者先说,走路让长者先行,落座时让长者坐上座。来客,全家出迎,尔后女主人托盘端上茶水敬客;老人吃饭或到别人家做客,要做“都瓦”(一种双手摸脸的祝福)。

  去维族家庭中做客,坐的时候不能将腿伸直,吃馕时要掰成小块。

  待客习俗,维吾尔族是一个十分热情而又好客的民族,路遇长者要站到道旁,手放胸口鞠躬让长者先行。当行路人无处进餐和住宿时,只要说明来意,主人虽不相识,也会殷勤招待。每当友人来到维吾尔族朋友家里作客时,都会受到热情的招待。

  遇到夏季,主人还要拿出各种水果及西瓜、甜瓜来招待。在招待喝茶时,从来不用过夜茶和剩茶,而是重新烧茶。条件好的人家还用大碗奶茶招待客人,并喜欢把馕掰成小块放在茶碗里,让客人吃好喝好。喝过茶之后,维吾尔人还要做饭食来招待客人。

  维吾尔族婚俗。青年男女婚姻自由,婚礼隆重热烈。维吾尔族丧葬:实行土葬。人死后净身并用白布裹身,用移尸木匣抬到墓地入葬。节日有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饮食风俗:维吾尔族的饮食以面食、羊肉、奶制品为主,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烤馕、烤包子、拌面、馓子、烤全羊、手抓羊肉等,具有伊斯兰特征

  维吾尔族见面礼仪:维吾尔族热情好客,崇尚礼节。路遇尊长、朋友,都要把右手放在胸前,上身前倾,并道"色俩目",以示问候。走路让长者先行,谈话让长者先说,坐下时让长者坐在上座;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准喝酒、抽烟;亲友相见必须握手问候,互相致礼和问好,然后右臂抚胸,躬身后退步,再问对方家属平安;妇女在问候之后,双手扶膝,躬身道别。

  维吾尔族服饰习俗:维吾尔族人的衣着,一般都比较讲究。老年男性喜欢穿右衽斜领无纽扣的“袷袢”(长上衣),腰系长带,足着“买斯”(软底鞋),外套“喀拉西”(套鞋);中青年男性喜穿小花或花格衬衣,西式长裤,外着西服或便服,喜穿皮鞋;妇女无论冬夏喜着裙装,西式上装配以长裙,足穿长筒袜和皮靴,头戴花帽或系纱巾,冬季则围以大方巾。现在城市居民多穿时装。城乡妇女均喜欢戴首饰,以耳环、手镯、戒指比较多见,也戴项链。年青姑娘有画眉的习惯,将两眉画连在一起。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辫梢散开,头上别新月形梳子为饰品。

  维吾尔族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族花帽品种繁多,维吾尔语音译为"朵帕",一般都用黑白丝线或彩色单线绣出各种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以绣花、挑花、绊金、绊银、串珠等方法,用手工缝织而成。

  维吾尔族音乐: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盛大节日和喜庆吉日,或是劳动之余,维吾尔族男女老幼都要伴着"达甫"(手鼓)等唱歌跳舞,节奏欢快,舞姿轻巧,情绪炽烈。

  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是与民间音乐结合得十分紧密。

  舞蹈中,从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传神的眼神更具代表性。还要加上“动脖”、“弹指头”、“翻腕子”等一系列的小装饰,更形成了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维吾尔族舞蹈大致可分为自娱性舞蹈、礼俗性舞蹈和表演性舞蹈。

  “赛乃姆”就是一种自娱性舞蹈,不管是什么场合,只要是喜庆的日子,男女老少都来跳舞,自由进场,即兴发挥,还可以和场外的人进行交流,邀请围观者进场一同跳舞,使人感到亲切,气氛融洽。人们在乐鼓声中,伴唱声中翩翩起舞,直到尽兴。

  维吾尔族服饰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维吾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的更亮,绿的更翠。维吾尔族男性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

   饮食方面:维吾尔族、喜吃烤羊肉串、抓饭和馕;蒙古族以牛羊肉及奶食为主,喜饮奶茶;朝鲜族爱吃打糕、冷面和泡菜;藏族爱吃糌粑和喝酥油茶;黎族、京族、傣族、布朗族和哈尼族爱嚼槟榔。

  服饰方面,满族妇女爱穿旗袍,蒙古族习惯穿蒙古袍和马靴;藏族爱穿藏袍、系腰带,穿长靴;彝族、苗族、瑶族妇女爱穿百褶裙,佩戴金银制的饰品;维吾尔族爱戴四楞绣花小帽;朝鲜族爱穿素白衣服,有“白衣民族”之称。

  

维吾尔族有什么习俗?

  

维吾尔族有什么习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连衣裙_长裙_纱裙_半身裙-众喜裙子网 > 维吾尔族有什么习俗?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